发布时间:2020-09-24 14:38:51 点击:0次
2019年很有幸邀请到哈佛学者、中国台湾台东大学博导李伟俊 教授 来到芜湖给儿童家长、心理学及教育学从业同仁带来了一场受益终生的讲座
4月6日上午九点,本次活动在安徽芜湖威尼斯酒店正式开始,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王文君博士作为讲座的主持人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李伟俊教授
讲座前,举行李伟俊教授加入华周心理应用研究院的受聘仪式,赵旭峰总经理(左)向李伟俊教授(右)颁发聘书。
讲座主席台就坐的有王文君博士、李伟俊教授、赵旭峰总经理(从左至右)
《<看见>坚持的温柔》讲述了一位内地特需儿童在台湾接受融合教育的经历,从中体现出两岸在融合教育上的差异,李教授通过这个视频展开整场讲座。
↓ ↓ ↓ ↓ ↓ ↓
我们一定要慢慢地养成正向的期盼,那什么叫做正向的期盼呢?失败是让我们成功的机会,挑战让我们成长,是不是很正向的期盼?也就是说越挫越勇,这就是growth(成长)的期盼,阳光的期盼。那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我能力有限?我不好?我不行?所以我会失败?
各位家长,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有这样的状况,你就认为TA会一辈子没出息,请问这是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还是fixed mindset(固定型思维)?你今天来参加讲座就是一种growth mindset,所以愿意来吸收新知,我也不知道能启发你们多少?
1.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类别
1)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简称:特需儿童)指可能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阅读障碍、失明、多动症和囊性纤维化,还可以包括唇裂或腭裂和四肢缺失等。特殊需求的类型在严重程度上有所不同,当学生智商在20到35之间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被列为严重案例。这些学生通常需要在学校提供帮助,并提供更多照料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适应。
2)特殊需求儿童的类别
特需儿童包括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交流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如ADHD),身体残疾(如成骨不全、脑瘫、肌营养不良、脊柱裂、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和发育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
2.融合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融合教育也称为统合教育(香港),即将所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又分为部分融合与完全融合两种。
3特殊需求儿童的融合教育之台湾经验
中国台湾教育的5个NO
1)融合教育不是特殊教育安置的做法之一
而是最少限制环境
2)融合教育不是将身体残障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
而是特需课程设计IEP
3)融合教育不是特教教师的责任与专业
而是特殊教育服务团队
4)融合教育不是轻度身体残障学生的安置方式
而是重度障碍也可以
5)融合教育不是特教资源教室方案
而是部分VS完全融合
6)融合教育不是普通班教师的责任
而是亲师生共同承担
4.两岸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
差异与未来发展方向
1)政府法令与政策
2)学校软硬设施的配合
3)教师素质(普通教师与特教教师)
4) 父母意识
两个小时讲座不知不觉就临近尾声了,最后讲座在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大家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讲座群中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
本次讲座让各位朋友都听得意犹未尽、受益匪浅,纷纷表示期待下次还能聆听李教授更多的讲座。
李伟俊教授与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合影
精彩问答
李伟俊教授在讲座时回答了聆听者许多问题,李教授的回答十分精彩凝练,由于篇幅有限,精心挑选了一则问答呈现给大家。
问 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陪伴教育,假如说是成年人现在还是表现出孤独症症状,比如不恰当的方式追求女生等不适行为,对成年人(孤独症)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陪伴他们?
答 就像《坚持的温柔》当中的诚诚,那是他在初二的时候。你会发觉不止是他,连我们普通人也会追求异性。只不过我们的大脑里知道分寸,而他们对这种所谓的分寸并不清晰。
这里的分寸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自控能力是要学习的。当他成人了也一样,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是要去告诉他如果做坏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这是犯法行为。在中国台湾,如果身心障碍者犯下性骚扰甚至性侵犯时,是需要承担相应刑责。如果是成年人,要告诉他法律不能违反,带他去一些地方或者看一些视频告诉他这样做就会被关起来,甚至可以告诉他被关会失去自由。
这是我们行为学派的做法,要用认知心理学加行为心理学,两种方式交互去告诉他,要不然迟早会出事。但也不要因为这样就把他关起来,因为关起来就会压抑,一旦放出来,就如猛虎出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心理咨询会有很大的帮助。
推荐阅读
讲座期间,李伟俊教授推荐了《恒毅力》与《心理定向与成功》,这两本书非常适合家长朋友阅读。
《恒毅力》
作者:達克沃斯博士
恒毅力,恒就是恒心,毅也就是毅力。天分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条件,持久热情与坚持毅力是人生成就更重要的致胜关键。
坚毅力谈到一个内容,恒毅力谈到两个内容,针对一个长期的目标持续不懈地去追求的心理特质。
《心理定向与成功》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心理定向对我们整个心理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心理定向分为固定型心理定向和成长型心理定向,两种心理定向在童年期和成年期就逐步显现出来并在我们确立人生目标、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及发挥自己的潜能等诸多方面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参观考察
贾李军、李子红、王文君博士、赵旭峰总经理、李伟俊教授、陈姗姗主任、吴琦主任、张慧茹(从左至右)
讲座结束后,李伟俊教授与聆听讲座的各界朋友一同前往小海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参观考察,大家与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交流。
李伟俊教授对小海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在儿童心理学专业方面的实际运用及训练效果予以肯定与支持!
随后李伟俊教授又来到华周心理咨询中心考察。
王文君博士、李伟俊教授、赵旭峰总经理(从左至右)